因素 |
S(優勢) |
W(劣勢) |
O(機會點) |
T(威脅點) |
S(策略) |
地理環境 |
1.臨台九線,近火車站機公務機構洽公便利。 2. 位處東里村小山坡上,於高處能觀看到整個東里村。 |
1.社教、衛教機構缺乏。 2.距離花蓮市區較遠。 3.富里鄉有8間國小,且為自由學區,受少子化影響。 |
1.公車、火車站便捷。 2.學區為平埔族東遷後的重要據點,文化發展重點。 |
學區內之學校鄰近(萬寧與吳江),距離不到2公里。 |
|
學校規模 |
1. 校齡116年,全校8班,國小學生65位,幼兒園26位。 2.本校學生人數為富里鄉第二多。 3.增加2歲專班,提升跨區就讀意願,幼兒園穩定招生,為富里鄉公立幼兒園人數最多。 |
少子化影響,本村學生人數日漸減少。 |
本校特色發展卓越,近年來跨區就讀學生越來越多。 |
富里鄉為自由學區,唯人口數少,招生競爭強。 |
1.找出教育工作目標之重點、要項。 2.研擬發展方向與具體做法。 3.積極發展學校特色,善用媒體行銷學校。 |
硬體設備 |
1.自然生態、文化、歷史資源豐富。 2 本校增設國際競賽之八人制人工草皮足球場。 3.本校專科教室充足。 |
1.百年校史及師生藝文作品豐富,需要更優質的展示空間環境。 2.欠缺較大型集會場所。 3.校內無操場跑道。 |
1.新校舍有利於教學環境。 2.具有花東少見之星象館硬體。 3.全縣唯一具有2座人工草皮足球場之學校。 4.各教室建置大型互動式黑白版。 |
1.欠缺豐富的教具,學生較無法從事實驗與體驗課程。 2.校內無操場跑道,辦理運動會及跑步運動較為困難。 |
1.妥善運用教室空間資源,爭取更多優勢的條件。 2.本校積極爭經費改善教學硬體設備。 3.連結東里國中資源,達到資源共享。 |
教學資源 |
1.具有完善之專科教室,讓教學更多元。 2.新校舍有利於教學環境。 3.英語專長師資充足。 4.具有專任運動教練、ETF外師。 |
位處花蓮南區偏遠學校,教學資源較為缺乏。 |
1.教學環境資源持續更新。 2.配合專長,提升教學品質。 3.學校發展多元特色,充實學校資源。 |
教學策略及資源簡單化,較少創意提升教學。 |
1.爭取更多公部門資源及社會資源,改善教學環境及發展學校特色。 2.引進校外教學資源進校,多元發展課程。 3.規劃特色課程及假日營隊,提升學生學習優勢條件。 |
教師 |
1.正式教師比例高,能配合行政業務。 2.師資充足且專業多元。 3.具有4位英語專長教師。 |
新進教師對於校務較不熟悉,不利穩定推行校務。 |
1.正式教師比例高。 2.教師專長多元且完整。 3. 校內具英語專長教師高達4位。 |
1.在地教師比例過少,多為外地正式教師,易申請調動。 2.新進教師對學校熟悉度不足,需額外訓練年輕教師。 |
1.建立教學視導機制。 2.規劃教師專業發展計畫,安排提昇教師教學與課程規畫能力。 |
行政人員 |
均為正式教師擔任,較能長期穩定。 |
行政業務繁雜工作壓力重。 |
|
教師兼任行政工作量大,無法同工同酬。 |
積極培養專業穩定行政人員。 |
學生 |
|
1.特殊學生(情緒困擾、過動、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漸多。 2.文化刺激稍顯不足。 |
1.校園充滿活力,學生純真、可塑性高。 2.強化生活教育及品格教育,深耕積極品德教育。 |
1.父母疏於照顧,隔帶、單親教養學生多。 2.管教與生活照顧需要學校積極介入。 |
1.強化補救教學之功能。 2.運用寒暑假辦理多元學習營隊,培養多元發展能力。 |
家長 |
1.具有熱情與樂觀的生活態度。 2.近年來參與親職教育人數逐年增加。 |
1.部分社經地位及學歷較低。 2.少部分家長對班務、校務關心程度兩極化。 |
1.跨區就讀學生越來越多,佔3/1以上。家長參與學校及班級活動踴躍。 2.提供親職教育機會。 3.提供社區大學課程,經常辦理家長成長活動。 |
1.單親、隔代家庭比例偏高。 2.跨區家長比本村家長更重視教育,也會主動與老師溝通,老師之責要有很大的挑戰與教育專業增能。 |
1.增加與家長互動溝通之機會與次數。 2.建立各班LINE群,增加與家長互動溝通之機會與次數。 3.配合家長會、社區活動及社區大學課程辦理才多元項目之藝研習班。 |
社區參與 |
1.農村社會較單純。 2、具有歷史悠久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3. 平埔族東遷後的重要據點,文化發展中心之一。 |
1.社區部分家長對教育不重視。 2.社區人士未能愛護學校公物。 3.社區發展較為保守封閉。 |
1.社區人士逐認同學校,積極協助幫助學校。 2.外區就讀學生比例偏高。 3.近年參與親職教育活動較多,參與人數逐年增加。 |
1.提供工作條件機能少,家長工作機會不多。 2.比較需要靠季節性的季節例如金針採季及箭筍季稍有工作。 |
1.運用學校共項活動,邀請社區人士參與。 2.結合校本課程,深入社區,積極與社區互動。 |
地方資源 |
|
1.老一輩與年輕人對地方文化推展有兩極化的認同。 2.藝文氣息缺乏,所以積極與公部門及業界積極尋求合作的機會。 |
平埔族文化發展中心之一,兼具百年悠久校史之學校,已結合本位課程來教育推與推動,值得規劃與發揚。 |
在地老師少,相對影響對在地資源與文化的認同與研究較不易建立。 |
1.與社區發展協會、教育基金會、衛生所、東里小學堂及周邊商家等維持良好及友善之互動關係。 2.連結鄰近學校共同發展足球運動,建立南區足球重鎮。 3.積極與台北天文館合作,並連結於課程,發展天文課程。 4.積極與富里鄉農會及在地農民合作,發展食農教育課程。 5.結合在地平埔協會,發展文化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