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俊銘
提到「媽寶」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主要在描述一個人成年了,心理上卻還是很幼稚,甚至無法脫離家庭生活,什麼都聽從父母安排,過於依賴對方。由於缺乏主見,遭遇問題常會逃跑,不成熟的個性,造成社交容易受挫。
您會擔心子女長大成為「媽寶」嗎?其實要避免該情形發生,自幼訓練做家事,讓孩子學習分擔與負責會是不錯的方法。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名譽教授馬蒂.羅斯曼( Marty Rossmann ),其專長在家庭教育,曾針對一項縱貫性調查所獲資料進行整理,透過分析 84 位小朋友在 3 個年齡階段( 3-4 歲、 9-10 歲和 15-16 歲)參與家務勞動的狀況,對照當事者 25 歲時的課業、事業表現與人際關係,試圖瞭解做家事與否對未來的人生有何影響。
統計顯示,要預測一個人在 25 歲時的發展有多成功,最好的指標就是 3-4 歲時,有無開始幫忙做家事。相對於不需做或十餘歲才有在做家事者, 3-4 歲就開始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較受到他人歡迎,而學校成績似乎也較優秀,職場成就較高。上述發現即使考量管教方式、性別與智商等因素干擾,結果仍相同。
研究者表示,從小參與家務勞動可培養孩童終生受用的特質,帶來的幫助不容小覷,當中包括責任感、自信心、同理心、獨立性與自律能力等,而這些都是日後踏入社會必備的軟實力;家長們不妨善用孩子的好奇心,帶領一起完成家務。
◎專家建議:
●賦予可勝任的家務,從中獲得成就感才有繼續的動力。
●不直接命令做家務,用「當個小幫手」之類的祈使句較能產生動機。
●把孩子做家務的時間寫入行事曆,保持恆定性,進而變成習慣。
●過程遊戲化,增加趣味性,比方說設定闖關環節,逐漸提高難度。
●多給予鼓勵,讚美孩子的付出,勿以金錢或物質利誘。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轉載 2020/03/17 05:30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