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南花蓮全民科學週─金針山與泥火山豆腐的科普教學宅急便
科普教案設計競賽徵選計畫
壹、依據
本活動依據行政院科技部計畫「第三屆南花蓮全民科學週─金針山與泥火山豆腐的科普教學宅急便」辦理。
貳、宗旨
參、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科技部、花蓮縣政府教育處
主辦單位:國立東華大學 (科學教育中心、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肆、競賽組別
伍、報名方式
陸、競賽主題
參賽教案之主題以符合花蓮地方本位及原住民特色為主,而且能配合國小及國高中職的科學課程,內容可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環境、數學及跨科統整等,藉由非制式科學的學習活動,營造學童熟悉的在地素材與情境,安排動手操作及動腦思考的闖關遊戲,提升學童對科學的態度與學習興趣,進一步建構適切的相關科學概念。
柒、教案規格
捌、審查要點
一、審查委員:邀請科學、科教領域專業教授(學者)擔任。
二、審查內容及標準:
(一)教學活動與流程設計(佔50%),說明如下:
(二)教案內容(佔25%),說明如下:
(三)其他(佔 25%),說明如下:
玖、獎勵方式
各組擇優獎勵如下:
拾、其他
拾壹、聯絡方式
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翁語潔小姐
電話:03-8903991
e-mail:ppmm2255@gms.ndhu.edu.tw
|
第三屆南花蓮全民科學週─金針山與泥火山豆腐的科普教學宅急便
科普教案設計競賽徵選報名表
編號: (由承辦單位填寫) 填表日期:中華民國 年 月 日
領 域 |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生活科技 □其他______ |
||
教案名稱 |
|
||
學習階段 |
□國小 □國高中 |
總節數 |
節 |
設計理念(含科學原理、花蓮特色) |
|
||
第一作者 |
姓名: |
||
服務學校/單位: |
|||
行動電話: |
|||
E-mail: |
|||
第二作者 |
姓名: |
||
服務學校/單位: |
|||
行動電話: |
|||
E-mail: |
|||
第三作者 |
姓名: |
||
服務學校/單位: |
|||
行動電話: |
|||
E-mail: |
|||
第四作者 |
姓名: |
||
服務學校/單位: |
|||
行動電話: |
|||
E-mail: |
第二屆南花蓮全民科學週-金針山下科普教學宅急便
|
「彈力魚槍」實驗設計單
科學闖關活動名稱 |
彈力魚槍 |
||
課程對應單元 或 科學概念關鍵詞 |
彈力魚槍、彈力、能量轉換 |
||
學習目標 |
讓學生認識牛頓第三定律、彈力與動能間的能量轉換等科學概念,並能動手組裝彈力魚槍。 |
||
教學對象 |
國小3-6年級 |
教學時間 |
40-60分鐘 |
通訊作者姓名 (服務單位) |
盧俊良 (宜蘭縣岳明國小) |
通訊作者e-mail |
firemanlu@ilc.edu.tw |
壹、與花蓮地方元素的相關性 |
||||||||||||||||||||||||||||||||
「本張社頗精於射,又善用鏢鎗,上鏃兩刃,桿長四尺餘,十餘步取物如攜,嘗集社眾,操鏢挾矢,循水畔窺遊魚噞耇浮沫,或揚耆輒射之,應手而得無虛發,便生噉之,醃漬則反取微臭者以為佳。」原住民善於漁獵,本實驗利用橡皮筋可伸縮的特性設計相關科學遊戲,經由動手操作,以橡皮筋製作彈力魚槍,在遊戲中學習彈力位能、動能等能量轉換的科學概念,並介紹過去原住民漁獵文化與生活,透過實作與比賽的過程,學習者能主動察覺相關變因,經由探討與修改的歷程,了解實驗的相關科學原理與原住民歷史文化。 |
||||||||||||||||||||||||||||||||
貳、科學概念或原理 |
||||||||||||||||||||||||||||||||
1.彈力(elastic force):是指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他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但如果形變過大,即超過了彈性限度則不再產生彈力。彈力產生時,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為施力物體,和它接觸的物體為受力物體。平時所指的彈力一般是壓力、支持力和拉力。(引自維基百科) 2.能量守恆定律:在質量一定的情況下,能量既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消失,只是由一種形式的能量轉換成另一種或多種形式的能量,但能量的總值維持不變,這種關係稱為能量守恆定律。(引自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3.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Newton's third law)表明,當兩個物體互相作用時,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必會成雙結對地出現:其中一道力稱為「作用力」;而另一道力則稱為「反作用力」,又稱「抗力」;兩道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們之間的分辨,是純然任意的;任何一道力都可以被認為是作用力,而其對應的力自然地成為伴隨的反作用力。這成對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稱為「配對力」。(引自維基百科) |
||||||||||||||||||||||||||||||||
參、實驗器材與藥品材料 |
||||||||||||||||||||||||||||||||
實驗器材 橡皮筋1條、長9公分大吸管1支、硬吸管一支、小吸盤1個、剪刀、透明膠帶 實驗藥品 無 |
||||||||||||||||||||||||||||||||
肆、教學/實驗步驟 |
||||||||||||||||||||||||||||||||
第一部分 1.原住民漁獵介紹。 2.安全守則講述--不得朝人發射。發射時應注意前方是否有人。 |
||||||||||||||||||||||||||||||||
第二部分 1.發射器製作方法及注意事項介紹
2.吸盤箭製作方法及注意事項介紹
|
||||||||||||||||||||||||||||||||
第三部分 1.課程延伸—原住民漁獵方式大調查 2.學習單填寫 |
||||||||||||||||||||||||||||||||
伍、學習單 |
||||||||||||||||||||||||||||||||
1.查詢原住民打獵的工具,有哪些獵具與彈力有關? 2.想一想有什麼改進的方法,讓吸管箭射得更遠更準確? 3.請你自己設計一個打獵工具,將設計圖及解說畫在下面框框。
|
||||||||||||||||||||||||||||||||
陸、注意事項 |
||||||||||||||||||||||||||||||||
1.實驗安全事項 1.DIY過程中會使用剪刀來剪裁零件,需要提醒剪刀的安全用法。 2.試射過程中應確實要求學生控制發射方向,並且在發射過程中不要讓小朋友進入該區域。 2.實驗廢棄物處理 請學生將剩餘的零件分類、回收。 |
||||||||||||||||||||||||||||||||
柒、教學心得 |
||||||||||||||||||||||||||||||||
小朋友對能飛能動的科學玩具特別感興趣,其中彈力魚槍結合原住民傳統漁獵文化,加上材料和製作方法簡單,只要經過講解都可以獨力完成。另外,彈力魚槍可作為學習者實作後觀察與討論的延伸,充滿了挑戰與樂趣。 可以依小朋友的年齡與教學單元調整科學原理的解說重點,如國小學生可以著重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國中學生則著重在彈力位能與動能的能量轉換。 |
||||||||||||||||||||||||||||||||
捌、參考資料 |
||||||||||||||||||||||||||||||||
能的形式與能的轉換(無日期)。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2014年3月20日,取自http://content.edu.tw/junior/phy_chem/ty_lk/std/content/enage/cph17/cphh2.htm 反作用力。(無日期)。維基百科。2014年3月2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8D%E4%BD%9C%E7%94%A8%E5%8A%9B 武裝勇士與狩獵篇。世紀容顏 百年前的原住民圖像。2016年10月10日,取自http://memory.ncl.edu.tw/tm_new/subject/ocentury/heroandhunt_hunt.htm 彈力(無日期)。維基百科。2014年3月2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C%B9%E5%8A%9B |
||||||||||||||||||||||||||||||||
玖、示範影片載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5&v=WIqfHzBDFxw (本影片僅為格式示範,非彈力魚槍之製作影片) |
闖關遊戲教案(十五分鐘)
教 學 活 動 |
教學時間 |
壹、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橡皮筋 1條、長 9 公分大吸管 1 支、硬吸管一支、小吸盤 1 個、剪刀、透明膠帶 ★學生準備:無
貳、闖關活動之前 教師製作彈力魚槍半成品。
参、進入關卡 1.原住民漁獵介紹。 2.安全守則講述--不得朝人發射。發射時應注意前方是否有人。 3.學生依照半成品完成彈力魚槍裝置。 4.比賽彈力魚槍發射比較遠或準。 伍、闖關活動結束(關主說明)
|
5
5
5 |
|
第三屆南花蓮全民科學週─金針山與泥火山豆腐的科普教學宅急便
科普教案設計競賽徵選作品授權書
作品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乙方:本作品參賽作者
授權說明:
此致
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立書人 1﹝簽名或蓋章﹞: 身分證字號:
立書人 2﹝簽名或蓋章﹞: 身分證字號:
立書人 3﹝簽名或蓋章﹞: 身分證字號:
立書人 4﹝簽名或蓋章﹞: 身分證字號:
中 華 民 國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