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里國小師生同插秧 真正體會粒粒皆辛苦
富里鄉農會與東里國小合辦食農教育 以新品種牛奶皇后米 下田體驗
記者張柏東/報導 週日, 08 四月 2018
富里鄉農會今年一期稻作引進來自日本的全新牛奶皇后米品種,特地和富里鄉東里國小全校師生,一起舉辦牛奶皇后品種插秧樂活動,由農會總幹事張素華講解,透過寓教於樂的實際操作,一來讓學童們體驗插秧的甘苦,二來也讓學童們了解在地農業的最新資訊和發展。
體會農人辛勞甘苦
這也是富里鄉農會、東里國小合作辦理食農教育的一環。要讓學童們學會珍惜食物,了解食材、土地與環境的關聯;由講師帶領師生一同插秧,共同體會農人辛勤耕耘的甘苦與期許。雖然富里鄉是本省稻米的主要產區之一,但是還是有許多學童從來沒有下過田,也利用此次機會來體驗。
東里國小教學團隊,為讓孩童了解種稻的過程,以及培養學童認同家鄉文化,本學期開學後舉辦插秧體驗活動,讓學童們體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辛勤與意義。
部落耆老親自示範
此次體驗活動適逢部落忙於插第一期秧苗的時刻,在富里鄉農會的大力協助下,首先由部落耆老規劃一塊田地與秧苗提供國小學童體驗插秧的樂趣。體驗活動前,由農會工作團隊說明插秧的方式,並以阿美族語、國語、客語說明所需使用到的器材與其用途。插秧過程中,亦有部落耆老協同指導學生插秧,並親自示範插秧的方式,說明插秧時應注意的動作與細節,如插秧時一次插5排並一次撥下3至5株的秧苗來插秧,並示範比較方便撥下秧苗且不會傷到秧苗的手式,也提醒插秧時要站的位置與以往後退的方式來進行插秧。
此外,更說明插秧時雙腳不宜以離開泥濘的泥土往後退,雙腳宜在泥濘的泥土中往後退,如此插秧的人站在田中插秧時重心才會比較穩,且比較不會影響已插好的鄰近秧苗。每位參與的學童都很認真的聽講,此次參加插秧體驗活動的學童,多數是未曾插過秧的學生,聽了耆老們累積多年的插秧經驗,讓學童更有自信進行插秧體驗活動。
培養學生惜福觀念
校長陳俊能表示,藉由此次插秧體驗教學活動,讓參與的學生深刻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意涵,進而培養學生珍惜資源的態度,並了解與認同家鄉文化。此外,也藉此讓部落耆老們能分享與傳承他們多年插秧的經驗,並透過耆老們的插秧動作示範,培養學童學習觀察的敏覺力,即期盼每位學童能體悟到耆老所示範的每一個動作與細節都是經驗的累積,亦是傳統人力插秧下有效的方法。此次插秧體驗教學活動,亦是培養學童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課程,並培養學童能獨立與自信的完成插秧,進而啟發學童多元智慧,培養學習自信心,充分展現健康與活力。
東里實作體驗教學 增加孩童學習動力
為營造多元的教學與學習環境,規劃賦予與融入在地文化內涵於教學環境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得以達到有效學習,且了解在地文化的內涵,進而認同家鄉文化。東里國小教學團隊積極規劃將水土保持議題、環境教育議題、科學普及教育、防災教育素養與傳統文化內涵等融入食農教育中,並以跨領域的方式辦理一系列推動食農教育的教學活動。
藉由跳脫制式教育框架的實作體驗教學活動,讓學童得以做中學,並能學以致用,進而體悟自然環境中處處都存在著「學習的根源」與「學習的動力」,期盼學童能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探索、體驗、認識、理解與反思,並以感恩回饋、服務回饋、對自身的實踐回饋等方式進行擴散應用。
校長陳俊能說,食安問題不時出現,食農教育應從小建立,結合食農教育自校園飲食及土地耕作著手,以教育的方式,使學童學習食材、土地和環境的關聯,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感謝富里鄉農會理事長簡明志、總幹事張素華全力配合、承辦人林秋枝小姐協助,讓孩子有一次親近土地親自種植的經驗,從犁田、翻土、播種的完全參與體驗,透過實作使學生了解在地食材的文化價值,讓學童學習食材、土地和環境的關聯等獲得全方位教育。
小檔案 牛奶皇后米
牛奶皇后米品種特性,為日本栽培新興品種,父母本為日本越光米MNU處理之品種,在日本國內進行選育,經各地試種結果最佳栽培地為茨城縣,在稻米品質及稻穀產量均較日本越光米佳。牛奶皇后秧苗期不怕冷,全生育日期在台灣國內種植日本越光米相近,成熟期易倒伏,抗病性中等、產量中等,第一、二期作西部地區每公頃平均產量分別為5600公斤及4500公斤,稻穀容重量足,穀粒中等,碾成白米的比率高,可達65%以上,米粒紮實呈現淡淡乳白色的外觀,米飯散發油亮光澤、帶有牛奶香氣、口感軟Q帶有嚼勁之特性。配合超市連鎖通路採購可讓農民創造穩定的收益。